宝清:以煤为基,绘就多元发展新画卷
在宝清县,丰富的煤炭资源不仅是深埋地下的宝藏,更是推动县域经济腾飞的强劲引擎。宝清县凭借对煤炭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创新利用,做好 “煤文章”、拓宽 “煤路子”、发展 “煤经济”,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。
攻克难题,让 “最差煤种” 高效发电
在宝清县的褐煤煤矿,矿坑面积广袤,相当于 168 个足球场大小,深达 88 米,探明储量 8.7 亿吨,按照每年 1000 多万吨的设计产能,可开采 80 年。这里产出的褐煤,外观与普通煤炭不同,发热量低,被公认为世界最差煤种。
然而,就是这样的劣质煤,在国能宝清煤电化公司电厂实现了 “逆袭”。走进电厂集控室,看似平常的发电背后,是一场技术创新的攻坚战。电厂运行部副主任刘佳介绍,这种热值仅 2000 大卡的褐煤非常粘,极易造成锅炉堵煤,试运行期间平均每三分钟就堵一次,且容易灭火,就像人的胃难以消化食物一样。
为解决这一难题,电厂通过技术创新、设备改造,联合研发国内首套高水分、低热值褐煤机组,成功实现高效发电。电厂副厂长赵焕庆表示,现在每天能发电 2000 万度,满足巴黎人娱乐城省十分之一人口的日用电需求。同时,在环保方面,电厂投资多项节能降耗改造项目,实现废水零排放,烟尘、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远远低于国家环保标准,真正做到了清洁发电、减排发电。
创新提取,“燃料” 华丽变身 “原料”
在宝清,煤炭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发电上,更通过科技创新,实现了从 “燃料” 到 “原料” 的转变。在记者面前,牙膏、面膜、肥料等看似毫无关联的产品,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神奇成分 —— 腐植酸,而宝清褐煤正是国内腐植酸含量最高、质量最优质的褐煤资源,含量高达 70%。
国能宝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腐植酸的研发与利用上成果斐然。副总经理金景良介绍,公司研发的腐植酸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产品申请了多项专利,例如生产的有机腐植酸钾肥,溶解度高,易于植物吸收,有机质含量高,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稀缺。从褐煤到有机钾肥,附加值提高了至少 10 倍。
不仅如此,公司副总经理姬广祥透露,为进一步挖掘煤炭的价值,正在规划建设生物科技化工示范园区,未来将生产腐植酸、有机肥、褐煤蜡系列产品,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、航空航天涂料和手机密封件等领域,让宝清煤在更多领域大放异彩,走向 “星辰大海”。
生态修复,矿区蜕变肥沃农田
当人们以为煤炭资源的开发只会带来土地的破坏时,宝清县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。跟随小煤球的脚步,记者来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大豆田,而这里曾经是开采完的矿区。
国能宝清煤电化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副主任李守亮介绍,煤矿在开采前会将地表黑土单独存放,开采完一定区域后,再将黑土回填。同时,通过施加腐植酸有机肥,改良土壤,提高肥力。由于大豆具有固氮功能,第一年全部种植大豆,第二年逐步种植玉米等作物,计划用三年时间使产量达到高标准农田标准。
高瞻远瞩,规划煤炭产业新蓝图
中共宝清县委书记徐斌义表示,宝清县煤炭资源丰富,占全省的 40%,储量达 100 多亿吨。一方面,要发挥煤炭作为能源压舱石的作用,提升产能;另一方面,更要拉长煤炭产业链,提出 “原煤不落地、原煤不出城、原煤不散烧” 的理念,充分利用资源。
通过建设生物科技产业园区,落地三到四个新质生产力项目,宝清县有望实现地域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翻番。宝清县正以煤炭资源为依托,通过科技创新、生态修复和产业规划,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,向着更加繁荣的未来大步迈进。